角落里的悄悄话

写作,是为了品尝人生两次

【游记】最熟悉的陌生国度

【多图预警!!!】

这是我第一次在一个国家旅行将近半个月,可以算是我目前最深度的旅游。我去的这个国家,是从童年时代就进入我的生活中,是无数次出现在历史教科书和电视剧中,是一个想起来觉得很熟悉,但一旦仔细品味,又觉得无比陌生的国家。

这就是日本。

所谓最熟悉又最陌生,就是在去日本之前,我可以对Jump的男主们如数家珍,却连丰臣秀吉和织田信长谁是谁的家臣都没有弄清楚过。这个国度,似乎是知道一鳞半爪,但深究起来却是毫无了解。

或许,相比起毫无了解一片空白,一知半解更加不妙,它会带来许多先入为主的印象。不过,当自己身临其境,丢掉那些原有脑海中的刻板认知之后,又能刷新对这个国家的认识。旅行,有时候就是给予我们这样的纠错机会。

 

中二病的疗愈

我热爱自由行,如果可以选,我一定选择自由行。尽管自由行非常麻烦,去之前要读大量的攻略,制定详细的计划,去了之后还经常发现计划没有变化快。尤其在语言不通的异国他乡,非常容易出现各种可怜弱小又无助的bug。

但是,自由行最大的优势就是自由。当所有人都挤在药妆店、电器商店和免税店的时候。我和闺蜜认认真真仔仔细细边边角角都没有放过地逛完了Animate,虎之穴和骏河屋等等地方。其中Animate还逛了两家,池袋和秋叶原的都没有放过,从一层一路逛到顶楼,一路上见完了我从小到大几乎所有的墙头本命朱砂痣白月光。







池袋的Animate一直在放Bleach的OP和ED作为背景音乐,life is like a boat,往昔的岁月如潮水一般翻涌而来,书架上熟悉的面孔背后都是一段又一段记忆,是曾经为他们哭过笑过的日子,也是曾经与朋友们同好们一起疯狂过的岁月。我爱他们,焦虑痛苦的时候曾经在他们那里得到过短暂的喘息,咬牙坚持的时候也曾从他们那里得到过力量和鼓舞,曾幸运地因为他们而结识了许多人,拥有许多个聊不完天的夜晚。



现在回头看许多故事,早已有了不一样的感觉。但是,再次看到他们,像是离开很久的旅人重新回到新手村,他们还在那里,保持着记忆中的模样,随时等着你再次回来,继续那些旅程,无论是出发去拯救世界还是去谈个恋爱。

自由行的自由也体现在可以极其任性的安排旅游景点。我们专程赶去六本木的小樱展览,顺便看了一眼东京塔夜景;专门跑去警视厅与警察厅合影留念,顺道去了旁边的皇居参观;专门去了岚山的渡月桥,顺便游览了一下岚山的众多寺院神社。总之,主要目标都是小众景点,游客圣地大多只是因为离得近/正好有时间/拍个照等等理由才去看了两眼。






不得不说,我的零君不愧是国民男神,即使是在我住的偏远民宿旁的便利店都能看到他的身影。一百亿的男人,实红。



在书店里看到柯南同人本被放在了最显眼处,难免有些心酸和难过。在世界上有些地方,业余时间的热爱和创作可以正大光明地出现在正规书店最为显眼的地方,而有些地方却连立锥之地都没有留下。或许,旅行所带来的意义就在于此,去见识一下这个世界,知道这个世界上有着与我们并不相同的生活方式,它们可以是存在的,可以是合理的,也可以是光明正大的。



关东VS关西

去日本之前,我对关东和关西的理解仅限于工藤新一和服部平次。直到真正去了东京和大阪,才发现它们之间差异确实非常大。

刚到东京的时候,我感觉非常不适应。因为整个机场非常安静,安静得根本不像是一个有无数旅客穿梭来往的国际机场。接着又是地铁上,坐着站着皆是满满当当的人,却都消无声息,气氛甚至可以说得上有些压抑。我们民宿所在的地方,晚上八点之后就一片沉寂,如果不是看见房间里亮着灯,完全无法断定里面是不是有人居住。晚上九点过去便利店的路上遇到有人遛狗,闺蜜笑说连东京的狗都是不叫的。



而到了大阪,我们感觉整个人都鲜活多了,地铁上有人说笑,街道上热热闹闹,深更半夜的大阪烧店里人头攒动,喝酒之后的日本大叔的笑声几乎可以和毛利叔叔魔性大笑相提并论。走在大阪的街头,人间烟火的热闹气息扑面而来。可能,我们终究是来自一个喜欢热闹的国度,也只有在这种热热闹闹的氛围当中能感到自在。







另一个巨大的与众不同,在于左与右的分别。刚到东京的时候,我们非常费力地纠正自己的左右,必须要时刻提醒自己,这里是日本,要靠左。扶手电梯上靠左站立,留出右边的通道给行色匆匆的路人。不过,东京地铁里忽左忽右的标示牌还是很让外地人懵逼,一不小心就成为挡住东京人快节奏步伐的元凶。一到关西,整个方向全部换了过来,好不容易在东京纠正过来的靠左走,全部又得换回熟悉的靠右。不得不说,这个操作对外地人真的不太友好。

 

熟悉与陌生的一切

或许是选的时间非常神奇,我们一路上都遇见去修学旅行的初高中生。他们穿着我们在漫画中常见的校服,成群结队地出现在游乐园和公园里面。熟读少女漫画一百篇的闺蜜非常感慨,仿佛看到无数个少女漫的心动时刻,男女主的感情终于在修学旅行过程中飞速进展。那些熟悉的二次元场景似乎终于有了实感,无论是歌舞伎町的招牌,秋叶原的街道,歌中的渡月桥与红叶,都带着几许二次元的亲切熟稔。





走在日本的街道上,基本上可以凭借汉字存活下来。因为我才刚刚开始学日语,所以走在日本街头依旧是靠着汉字半蒙半猜,日式英语听不懂,只能依靠比划。搞笑的是,每次一说英语,就能看到服务生/便利店员/工作人员肉眼看见地慌张起来,连带着我们也变得十分慌张,然后大家就在异常慌张紧张的氛围当中连比带划地交流。



或许,正是这种熟悉让人难免忽略掉一个事实:这其实是异域文化,与我们并不相同。即使是相同的汉字,但是它的读音和意义可能与我们并不一样。

像是便利店里看到的白色礼包,与我们浓艳的大红色千差万别;又像是一路上看去的小小庭院,寂灭和清冷的审美与我们所崇尚的生机勃勃和姹紫嫣红又是截然不同;同时穿过和服和汉服,就能明白步伐大小真的可以由衣服决定。尽管寺庙中的天王与佛像有着熟悉的面孔,但是护身符的样貌却与我们迥异,连礼佛的程序都与我们完全不同。



他乡遇故知

去日本的前一周,我没有收拾行李,没有列购物清单,甚至连景点和餐馆都交给闺蜜去烦恼。只因为我这个懒癌晚期外加拖延症选手在赶稿,脑子里疯狂地蹦跶着一个抗战故事,却因为这个故事读了两周的文献。是的,所以,在去日本之前,甚至在上飞机的前夜,我都在读关于华北沦陷的历史。

即使我没有在去之前精读历史,这个国家于我而言永远是带着复杂而矛盾意味。看风景逛游乐园的时候未必会想起来,但是总有个地方会让人五味杂陈,那就是博物馆。

每到一个国家和地区,我都愿意花一整天的时间去参观博物馆,哪怕里面没有什么价值连城的文物,哪怕没有能听懂的语音讲解,哪怕完全看不懂。博物馆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地方,如果只说它是一个地方历史与文化的陈列,那真的有点小瞧博物馆了。它不仅反映着历史,也反映着当下,历史属于里面陈列的文物,当下属于博物馆的布展方式。中国的博物馆往往按照年代朝代划分,而许多国外的博物馆则按照地区进行划分,在大地区之内再按照时间划分。这不是一个孰好孰坏的问题,也不在于中国历史长长久久,其他国家七拼八凑。问题的根本在于,中国的博物馆里只有前来交流的外国文物或是几千年前的舶来品,它们要么是临时展览,要么已经淹没于浩瀚无尽的中国文物当中。而那些能以地区划分的博物馆中,那些来自各个地区的文物,它们又是从何而来,又因何而来,又为什么被布置在这里,以什么样的理由将它们布置在一起?

一旦追问起这样的问题,橱窗里的物件除了它本身的用途和故事以外,还能牵扯出它们辗转流离的复杂身世乃至于千变万化的国际形势。我不知道埃及人现在在大英博物馆和卢浮宫里看木乃伊是什么感觉,但是每一次在异国他乡的博物馆中,隔着厚厚的玻璃,看着那些明显不属于外贸商品的中国文物被关在其中,我都仿佛能听到它们的呜咽。

我始终记得,大都会中那幅整面墙的敦煌壁画是何等绚烂夺目,也同时会记起三危山的洞窟中留下无数个触目惊心的雪白。

我并不想在东京的博物馆里看到云冈石窟的佛头,那必定意味着在云冈石窟里有一尊如来神像没了头颅。



来自故乡的画风熟悉的青铜神树,青铜枝叶上面泥土的痕迹宛然,也不知是不是故乡的春泥。



一整栋东洋馆里几乎全是中国文物,它们很美很精致,它们漂漂亮亮地伫立在玻璃橱窗里。可惜,于我们而言没有什么他乡遇故知的愉悦,只要稍微揣测一下它们是如何来到这里,它们曾经经历过什么,都足以让人心情沉重。

 




最后,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但是对美食的热爱可以超越国界。



评论(1)